2014年1月20日星期一

影評:大夢想家 Saving Mr. Banks

看電影的名字和預告片,我還以為電影中會有大量Tom Hanks和Emma Thompson的對手戲,在劇中兩人分別飾演Walt Disney 及P.L. Travers, 誰不知電影原來是Thompson 的個人表演,Tom Hanks只是星級男配角。

故事內容以真人真事 "改編"的傳記為大綱(而且改編的幅度極大,很多幕都是無中生有的),講述當年Walt Disney如何向英國作家P.L. Travers買下版權,製作Mary Poppins電影。因為我沒有看過Mary Poppins的書本或電影,所以在Saving Mr. Banks中交代的製作過程沒有太多感覺,只是隱約覺得那些配樂似曾相識,很可能係我去迪士尼樂園的時候聽過。即使如此,故事的脈絡還是相當容易理解明白的,只是舖陳的伏線及轉折手法太粗糙,使電影的前半段顯得浮誇、生硬和沉悶。可幸到後來真相大白的時候,之前抑壓的情感一下子湧上心頭,以一記完美的高潮為電影作結。

[下段含劇透]
電影中含有大量的英美兩國文化反差,某程度上同時醜化了兩國的人。在他們的描述下,英國人是古板、嚴肅甚至吹毛求疪,反之美國人是隨意率性卻唯利是圖、庸俗浮誇。顯然這是Saving Mr. Banks的製作團隊有意突出雙方的極端,再一步一步讓雙方交融,找到一個折衷的平衡點,再營造一個大團圓結局。

在P.L. Travers的心路歷程部分,我覺得很值得再分析和探究。電影完結之後有一段真實的錄音,裡面的Travers的確是奄尖聲悶,又惡又倔,感覺上就好似老修女或者某些過了五十歲仍單身的公司高層。然而導演在電影裡大量穿插Travers的兒時片段,讓觀眾看到她純真可愛的一面,當故事繼續推進,一幕幕描寫她的悲劇,對照她成人時期的空虛和自我保護尖刺,相信大部分人都會對她產生諒解與同情。現實就是這樣,大多數的人只知道眼前的人是"這樣",卻沒有想過也沒有深究過他是如何一路走過來的。每個人總有幾面,而最真實的一面是心裡的小孩,當某些原因心裡的小孩沒有得到足夠的安全感,人就會設法彌補自救,就正如Travers以Mary Poppins作為童年陰影的救贖。Walt Disney親身趕赴倫敦再次遊說Travers,做的就是將心比己,用自己走過的艱苦道路,幫助Travers也走過她的路(只不過這是虛構的)。

作為大眾化的商業電影,很可惜導演未有把這些訊息拍得太細緻。最搞笑係好多香港家長見到迪士尼電影公司製作就帶同小朋友觀看。誠心奉勸一句,和小朋友就直接看Mary Poppins吧,這些喜劇中的悲劇,還是留給大人好了,至少我不想睇戲的時候聽到小朋友煩擾的哭聲。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