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5月16日星期四

切雙乳防乳癌


當年讀medical ethics 的時候,亦粗淺地討論過基因醫學。

試想像將來的基因技術已經相當成熟,那時候的醫院,父母可以像菜單選菜一樣,選取孩子的特徵和"天賦"。人類可以在嬰兒出世之前,透過基因測試而知道身高、語言、音樂、運動等等的"天分",當然也知道疾病傾向,然後利用基因技術去關掉"壞的基因"以預防疾病。可以關掉"壞的基因",也可以開啟"好的基因",那時候,智商200是等閒事,8秒內跑完100米好簡單,每個人都是Mr. Incredible。

問題來了,甚麼是"好與壞"的"基因"。6尺身高、豐滿上圍、過目不忘的記憶力,這就等於好? 扁鼻、細腳、疾病就等於壞?

那個時候,甚麼人能負擔這種技術的費用? 會不會富人等於超人,窮人只是凡人並只能擔當低下的工作?

又再退一步想,這種所謂"基因",跟紫微斗數或十二星座甚至水晶球算命的宿命論有甚麼本質上的分別?

曾經有人說過,基因技術是human trying to play God。在下認為,人類能否扮演(play)上帝還是未知數,但肯定是玩弄(play)自己。舉世知名的女星公開呼籲女性接受基因檢查,又因檢查的結果顯示為高風險而進行radical treatment。我只能說這種是 radical treatment而不是preventive treatment。利益申報,本人是一名中醫師,在我眼中,預防癌症是絕對可以做到的,本人的碩士論病就是治未病在癌症的應用。廣告時段就免了,直接講解如何預防癌症(和其他疾病)。

首先要明白,人是一個整體,癌症在乳房發病,但病根不一定在乳房。癌細胞是一堆生長力極度旺盛的細胞,乳房或者是癌細胞的首選生長地,但以其毒性,他們也可以在其他地方生長。或者一般人以為,乳房除了生產乳汁,就沒有任何生理上的意義,沒有也不要緊。但其實,身體每一個部分也是有用途的,再者,不要太高估人類的能力,我們以為已經知道很多很透徹,其實不然。所謂的"科學"方法,根本不足以解釋一切的事。而今次Angelina的醫生提出的數據,是根據統計學而得出。試問人是一堆冷冰冰的數字就可以完全代表的嗎? 87%風險,是基於整個sample size的概率,不是說個體的機會率。而這個sample很多其他因素也未有完全反映,例如作息、飲食、職業等等。

再簡單一點來講,癌症基因只是身體一粒種子,種子能否發芽有很多因素。只要遠離壞習慣,就等於減少為種子澆水施肥,那麼發病的機會就會減低。至於甚麼是壞習慣,就是夜瞓、吃冰、大魚大肉、亂服"健康產品"、缺乏適量運動。內健外順為泰,意思是說剛健克己,做好自己的本份,自然可以順應外間的變化;內順外健則為否,沒有注意自己的生活習慣,處處順應自己的貪念惰性,就只能花費力氣與外間對抗,大往而小來,事倍而功半。

稍有思考能力的人都會想到,乳癌切乳、肺癌切肺,那麼心臟病怎麼辦? 根據Angelina提供的數據,該基因擁帶者還有五成機會有卵巢癌,應該切嗎? 再拉開一點話題,我經常覺得禽流感殺雞,豬流感殺豬,人流感應該要…

斬腳趾避沙蟲,今後應該改為,"切雙乳防乳癌"... 還好她家沒有遺傳腦癌。

2013年5月3日星期五

死亡醫學


我一直說香港的死亡醫學非常落後,大陸就更不用說了。這些案例有如照妖鏡。

<轉自網絡>
揭露一個醫院的內幕。。。。
看了之後心情異常沉重!人常常不是死於疾病,而是死於無知!•愛自己要有知識,愛別人要有方法!
給大家轉發個帖子,揭露一個醫院的內幕。。。。
一位年輕醫生自述:有多少癌症病人成了唐僧肉,出於求生的本能,每一個癌症患者都不甘心坐以待斃。殊不知,他們的求生欲望與求治要求,竟讓自己成為某些不良醫院各科室之間搶奪的“唐僧肉”.....一位年輕醫生的自述,讓我們看到了其中的秘密。
2009年,我從天津醫科大學腫瘤專業研究生畢業後,幸運地成為山東省某三甲醫院腫瘤科的醫生。 
工作第一天,我穿上白大褂,和主任一起查房。查房一上午,共有40多個癌症病人,他們病情各不大相同,相同的是,對我們的話都言聽計從。
第二天上午,我接診了一個肝癌晚期的老人。看他的影像片子,癌細胞已經全身轉移,沒有治療價值了。再說,從老人的穿著來看,家境並不太好,更沒有必要白花錢了。出於好心,我把老人的女兒叫到辦公室,建議她放棄治療。老人的女兒放聲大哭,傷心地把老人帶走了。不料,一個星期之後,我意外地發現老人竟然被收住院了!護士長告訴我老人回家後不甘心“等死”,把自己的房子賣了30萬,又掛了腫瘤科的一個專家號求治,當即就被專家收住院了。護士長還悄悄告訴我:老人還在病房裡說你醫德不行,自己沒本事治他的病,就讓他回家等死!
2009年11月底,我們腫瘤科發獎金時,平均一個人才2000多元!主任關上門給我們開了個秘密會議:“咱們醫院實行的是績效考核,收入減去成本再乘以提成的百分比,才是科室的獎金。”他故意頓了頓,說:“不需要我多解釋了吧?你們用幾元錢的便宜藥,那是你們的自由,不過,你不能把自己當成菩薩下凡,讓大家陪你喝西北風”主任的話音一落,大家的目光就齊刷刷地投向我,我臉上立即火辣辣的......” 
這件事沒過幾天,病房就住進一個患前列腺癌的離休干部,癌細胞也已經轉移腹腔了。有了前面的教訓,我試探性地找他的妻子談話:“我建議用相對好一點的藥物,因為這樣可以提高病人的生存質量......”我的話音未落,他的妻子就雞啄米似點頭:“什麼藥好就用什麼藥,我舍得給我們家老張花錢!”有了這句話,我放開了手腳,什麼藥貴上什麼藥。最後,老人在病房裡住了兩個月,共花費了40萬元,最終還是死了。
我心裡有鬼,自覺愧對老人。可令我哭笑不得的是,家屬辦完後事,竟專門給我送來一面錦旗,說我把病人當親人,努力提高了癌症晚期病人的生活質量。
2010年7月,我接診了一個早期肺癌病人,覺得有手術指征,就介紹給了胸外科一個醫生。沒想到,病人手術之後,胸外科醫生專門請我吃了頓飯,並給了我一個500元的紅包。我不要,他卻說:“這是你應該得的。以後我那邊有要做化療的病人,也”介紹“給你。我們倆長期合作!”然後,他還以過來人的身份“教育”我:“你是剛畢業不久的學生,現在摸清楚腫瘤科的工作流程沒有?簡單來說就是這樣:來個癌症病人,先介紹到外科給他們做手術,讓外科把手術的錢賺到了,再把病人轉到化療科化療,然後再轉到放療科放療,等這些科室的錢都賺到了,再把病人扔到中醫科喝中藥。”
接下來的一件事,讓我終於驗證了這位外科醫生的話。有一個胃癌晚期病人,癌細胞已經腹膜轉移。可還是被轉到普外科做了手術,術後又轉到腫瘤科化療,放療科放療,中藥科喝中藥,如此折騰3個月,病人就死了。我曾偷偷調出病人的影像資料,一看就發現沒有手術指征。
更加可笑的是,有一回,有過一次合作經歷的那位胸外科醫生給我轉來一個肺癌術後病人。病人70多歲,早期肺癌,即使不做化療也可以長期生存。不料,我好心告訴他可以保守治療的時候,他卻質問我:“癌症手術後化療放療是常規治療,如果聽你的保守治療,我的癌症復發了你負責?”其實,化療有很大的副作用,尤其是對這種年老體弱的癌症病人來說,副作用更是致命的。勉強挺過4個月療程的化療,老人的免疫力就急劇下降,肺癌也隨之復發,並出現了腦轉移。在家屬的強烈要求下,我們又給老人做了伽馬刀手術,結果導致了更大範圍的腫瘤轉移.......如此折騰了一年多,老人終於在痛苦中死去了!
醫院不扶傷,醫生改經商。患者求活命,
錢財被套光。
醫師,本是人類最崇高的職業,現在中國卻......,根子在哪裡?到底我們是發揚把愛和人性的光輝傳遞下去,或者無視這些現像在這世界存在,而采取冷漠呢?
有一個智者說過;要評價一個社會就要看這個社會如何去對待他們之中最不幸的人。
所以現在你有兩個選擇; 1. 無視 2. 轉發

第一, 非常重要的一點,末期病患不是等死!!! 這是我一向非常抗拒的錯誤觀念。生老病死本是平常,有那個人不會死,嚴格來講,那個人不是等死? 拜託,即使是末期病人,可以做的事還有很多,眼光亦不應該只是集中在病況本身。死亡醫學照顧的不只是身體,更重要是心靈,著眼點也不只是病人本身,而與醫護人員和家屬共同建立的團隊。面對失去和痛苦當然難受,我的兔子死了,我也是肝腸寸斷的傷心,但總不能夠因為我的感受而強求醫生起死回生。我們付出去的錢,是心甘情願的,就算最後他還是死了,也不代表這些錢花得沒有價值。醫生不是神,不是所有病都可以治好的,再講,醫生要醫的是人,一個人包括身體、心靈和他身邊的人。以前我治過好幾個末期癌症,我完全知道療效有限,但治療卻可以安定他家人的心靈,讓他們參與這個過程,他們亦覺得安慰,這樣的治療是有價值的。

第二, 這位仁兄能夠看穿醫療系統的腐敗固然可敬,但醫療系統的腐敗不單是醫生的責任,正所謂牛不喝水强按頭,一宗交易必然是有買有賣,所以病人的責任也不輕。病人及其家屬選擇甚麼方法,是他們的事,醫生沒有必要內疚,這樣的話,你的工作做不長,也做不好。醫生要做的好簡單,以仁心施仁術,其他的事,上天自有安排,沒有甚麼好煩惱。

癌症病人最喜歡問"食療",誰不知癌症就是吃回來的,直白的說,你只是連本帶利為你以前吃多了的東西付出代價。不過一般人不會這樣想,他們會覺得甚麼靈芝、舞茸、蟲草就強身健體,手術、電療、化療就可以殺死癌細胞一了百了。

今時今日的醫療系統是消費主導的,醫術淪為服務,醫療淪為產業,但似乎一般人很受落,因為每一個"問題"都可以交給醫生去處理,自己不必花心思力氣;而整個醫療產業,由科研、醫療器材、藥廠、保險公司等等都商機處處。老實講,前線臨床的醫生可抽的油水最少(如果佢當病人係人,不是貨物的話),既要應付反智、腦殘、無理的病人(強調,不是所有都是,但也不少),又要面對私營市場經營成本暴漲的壓力,或公營機構收買人命的工作量。醫生的人工不是白賺的,風光背後,多年來寒窗苦讀,人家讀大學去拍拖上莊,我們在補課溫書;到你們畢業了,搵錢搵到盆滿缽滿,我們還在讀書,然後再無止境地進修,到最後有病人拿著wikipedia來質疑你,又或者用信街市阿姐的偏方都不信你,更甚是危急關求還堅持找"名醫",當下無言。

事出必有因,每個人有病都是有原因的,而病能否治好,真的看他本身的造化,醫生只是助你一把而已。正如警訊的補藥黨騙案十年如一日,要是那個人本身不貪、本身有智慧,能騙得了嗎?

這文章最敗筆的地方,除了思考不夠深刻,也沒有提出一個解決方法。轉發了又怎樣? 一日根深柢固的消費主義不除,一日不認真檢視自己的生活習慣,一日不及早正視病痛死亡,到生病的一日,還有幾多可以選擇?